城南二哥 第2385页
-
我国研发成功新型纺丝工艺
我国研发成功新型纺丝工艺 一种新型纺丝工艺———聚合熔体直接纺丝(简称“一步法纺丝”),近日由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并通过了中国布料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开拓出的连续聚合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新技术、新工艺和所开发的聚乳酸长丝及其下游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将给化学纤维、面料、工作装等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经细菌发酵和化学合成方法而得到的新型高分子纤维材料。由于其既具有化学纤维的物理特性和天然纤维完全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特性...
-
针织展、新技术展: 大力倡导科技贡献率
针织物展、新技术展: 大力倡导科技贡献率 在中国贸促会布料行业分会主办的各大专业展会中,中国国际针织物博览会和中国国际面料新技术展览会算是两个“新生儿”。越是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也往往越发充满活力和无限的进展空间。 据这两个展会的项目组负责人介绍,2007年,我国针织物工作装产量达到107亿件,梭织工作装出口近95亿件,针织物工作装的年出口额超过梭织工作装100多亿美元。在内需和外销两个市场都呈现增长的势头下,为更好地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推动针织物行业进展,面料贸促会联...
-
专利:纵向条形平纹与立体加密凸条相间的三层压折布料及工艺
专利:纵向条形平纹和站体加密凸条相间的三层压折布料及工艺 名 称:纵向条形平纹和站体加密凸条相间的三层压折布料及工艺 申请号:200310107006.0 公开号:CN1616730 公开日:2005.05.18 申请人:天津布料集团天一有限公司 专利摘要: 该创造为一种纵向条形平纹和站体加密凸条相间的三层压折布料及其织造工艺。产品克服了国产的布料纵向凸条组织浮线较小,仅靠纬向双送经缩率不同而起绉,站体效果差、织物呆板、弹性差以及整理成本高、生产过程...
-
东华大学化纤所研发世界高强度纤维
东华大学化学纤维所研发世界高强度纤维 一根看似一般的纤维绳,能够承受的大重量是同样粗细钢丝绳的8倍。记者日前从东华大学化学纤维所获悉,该所和中纺投资公司合作,批量纺出世界上强度高的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打破美国和荷兰长期对这一技术的垄断。 目前,化学纤维所课题组又启动两项高强纤维新项目。 据介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强度极高,如果用一把不锈钢剪刀剪它,在连续剪一分钟后刀口会钝化。该纤维可用于制造高强度绳缆、织物防弹服、防弹头盔等产品,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农业...
-
东华开发Ingeo玉米纤维高档衬衫面料
东华开发Ingeo玉米纤维高档衬衫织物 为加快技术创新、调整品种结构、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2007年选用Ingeo玉米纤维(即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acid,简称PLA纤维),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纺纱、织造、染整等技术研究、攻关,成功地开发了“Ingeo玉米纤维高档衬衫布料”(规格为9.8×2/9.8×2,435/258,150,平纹),该产品的创新之处一是原材料新:选用的Ingeo玉米纤维是一种极具进展潜质的新型绿色生态纤维,被称为21世纪"环境循环、环境友好...
-
面料设计师让纳米纤维“听话”的技术
布料设计师让纳米纤维“听话”的技术 大家了解,要生产一块织物,纺纱线要按照织物设计师的工艺要求,按肯定的规律组合、织造才能成形。那只有头发丝直径一千五百分之一的纳米纤维,能像纺纱线一样“听话”,按照要求织成布料吗? 如何将这些超细的纳米纤维像织机上的纺纱线一样按照人们预想的图案进行编织,一直是困扰着电纺丝领域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得到消息,他们已经能够利用先进的电纺丝技术,让用肉眼看不见的纳米纤维变得“听话”,能够按照科学家的意愿,...
-
三亿私募助力 上海大规模投产高性能纤维
三亿私募助力 上海大规模投产高性能纤维 记者7月29日从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位于上海桃浦新杨工业园区的高强高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贴合材料产业化基地正式投产运营。 该基地具备年产3000吨斯瑞帕TM(SURREPETM FIBER)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和1000吨斯瑞丹TM(SURREDANTM)UD防弹片材的生产能力,是我国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系列产品次实现千吨级大规模生产,使我国该系列产品的年产能骤升了4倍。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和碳纤维、...
-
安康培育出天然彩色蚕茧并缫出彩色茧丝 (图)
安康培养出天然彩色蚕茧并缫出彩色茧丝 (图) 7月28日,陕西省安康缫丝厂的女工正在快乐地对刚缫出的天然彩色茧丝进行后整理打包,这标志着这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从实验室走向生产。 缫丝女工在对刚缫出的彩色蚕丝进行后整理打包 这项技术是安康学院蚕桑实验室主任、副教授胡必利运用“家蚕是由野蚕驯化而来的”理论,在1998年发觉,遍及安康秦巴山区被当作害虫消灭的野生蚕具有特别好的利用价值,就首先在家里进行培殖试养,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利用野蚕野生资源天然有色基因获得...